這是五年前讀完《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後,寫下的讀書心得。五年後的現在,主治醫師第四年,目前的臨床工作,已經沒有居家訪視和病房了。但那幾年的病房經驗和家訪經驗,是臨床工作很重要的養分。重讀自己的這篇心得,再略作修改。 精神醫學的訓練中,除了熟記診斷、藥理機轉之外,最重要的其實是「看到人的生活」。我覺得這才是精神科醫師最重要的臨床態度。這本書,滿適合給想當精神科醫師或正在當精神科醫師的人來讀。 我的島嶼經驗——讀《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 跨入2月的晚上,剛好是值班夜。值班手機幸運地只靜靜躺在桌上,桌上還攤著精神醫學的課本,然而那些數據、機轉、診斷…一排排的英文字母,在這個晚上,卻怎麼也輸不進腦袋。轉身看到那本與課本同樣藍白基底的書「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那是我不敢翻開的書,因為「擔心」一啟扉頁,就無法止停;也擔心會在應該保持平靜的值班夜 ,激起某些情緒。 打開吧,書封似乎傳來這樣的呼喚。果不其然,一路就到封底了。一邊讀著,一邊有很多畫面不斷湧現。 第一個浮現腦海的畫面是昨天中午的個案討論會,台下主治醫師丟出來的問題:「這個個案手抖成這樣,出院後還可以幫忙家裡的理髮院剪頭髮嗎?」這「人味十足」的問題,就好像吳佳璇醫師在書中的字句,精神醫學的專業,終將要將那些死硬的診斷準則和統計數據,化為淺白、直搗核心、切中病患生活的關心。 蘭嶼 再湧現的畫面,是當年準備當實習醫師之前,隻身到蘭嶼待上兩個禮拜的那段「看海的生活」。跟著蘭恩幼稚園娃娃車,挨家挨戶地「環島」送小朋友回家,也跟著看看島民們的生活起居;熱情的島民不時塞給我幾條風乾的飛魚;想想,這或許是我的「第一次家訪」吧? 假日趴在蘭嶼午睡亭,學達悟語,逢人就說「Ma-lan-gong」(叔叔好),也跟著島民喝酒、講台灣的生活;在蘭嶼衛生所裡頭參觀牙醫診療椅,幫忙後送摔斷手的小朋友回本島照X光(因為島上唯一的 X光機壞了);有時得運用微薄的見習時學到的臨床知識,回答島民或是幼稚園家長的問題。島上當時最火紅的醫師是一位牙科醫師,但是他常常也得看看感冒、處理外傷,就像佳璇醫師書中提到的:離島醫師常常得全能使用。當時,開始覺得當離島醫師很浪漫、很美麗。 索羅門群島 實習醫師結束後,進入另一個島:索羅門群島。 當年已經有些微薄的臨床經驗,有些對精神醫
上班時間:身心科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下班時間:喜歡貓、單車、書和電影、分享生活和學習新的事物。 希望每個人都能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來也笑得開懷。 Facebook: 精神奕奕|林奕萱醫師。 與我聯絡:psychotherapy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