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間病房「沒有床」
日間病房和急性病房,在字面上都有「病房」兩個字,但如果是「住在日間病房」的話,就真的只有白天待在醫院裡面。
和急性病房的差異上,除了待在醫院的時間不同之外,日間病房其實也沒有「床」。但考量到醫院的空間、資源和人力編制,日間病房其實也有「滿床」的問題(其實也就是能夠收治的名額啦),所以如果有機會到日間病房的話,是看不到「床位」的噢。
白天來病房「上學」
在我過去工作的醫院,在日間病房中接受精神復健治療的個案,稱為「學員」。在日間病房中的學員,精神狀況和病情其實都是相對穩定的,但可能因為生活方式還缺乏比較良好的架構、還需要人際關係技巧的訓練、生活習慣的訓練等等,而需要在日間病房待上一段時間。
日間病房每天的安排,很像是學校的「日課表」。每天、每週都有「課表」,列出每天需要參與的課程。這些課程並非國文、英文、數學,而是一些「很生活化」的東西,例如:烹飪、手工藝、認識精神疾病、認識自己的藥物、認識高血壓或其他身體疾病、運動時間、電影欣賞、音樂欣賞、藝術欣賞等。也會有打掃、用餐和體操時間等。禮拜天也「不上課」(就不需要來醫院了),禮拜六則是要上半天課程,跟「上學」真的非常類似。
目的就是藉由非常結構的生活安排,訓練學員重建規律的生活型態。未來要重返學校、重返工作崗位等,日間病房是一個重要的轉銜點。
日間病房的「導師」
日間病房中的靈魂人物,就是日間病房的「護理師」和「職能治療師」了,醫師的角色相對輕很多。專門負責日間病房的護理師,就很像是班級的「導師」,需要照看整個病房中的學員狀況。如果學員缺席,就要聯絡家屬;學員狀況有變化,就要聯絡負責的醫師前來評估;也要時時注意和處理病房中的所有突發狀況。
另外,由於日間病房的功能在於「精神復健」,「職能治療師」就扮演了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協助評估個案的個人功能、認知功能、協助及設計日間病房的「課表」等,希望能夠增進個案對大腦功能、社交功能和對自我的認識,也經常要親自「下海」,帶著學員包餃子、做香包、搓湯圓、做母親節卡片等,可說是樣樣精通。
校外教學
在過去與日間病房的相處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外教學」了。日間病房固定會有一個時段,帶著學員「出遊」。從決定地點、交通方式和路線(步行+大眾運輸)、行程規劃,都會由日間病房護理師和職能治療師,一起與學員討論,做出企劃,最後再和學員一起出遊。看著大家的討論,真的非常有趣哩。
延伸閱讀
精神科病房有哪些種類?: http://ihsuanlin.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3.html
所謂的精神科急性病房:http://ihsuanlin.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4.html
所謂的精神科慢性病房:http://ihsuanlin.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13.html
延伸閱讀
精神科病房有哪些種類?: http://ihsuanlin.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3.html
所謂的精神科急性病房:http://ihsuanlin.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4.html
所謂的精神科慢性病房:http://ihsuanlin.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13.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