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屏東走到台東:二度探訪浸水營古道。


幾年前跟著登山協會走過一趟浸水營古道,只記得又冷又濕,走到天荒地老,其他倒是不太有印象。這次剛好又有山友揪團,再次踏上浸水營古道。


浸水營古道

浸水營古道,又稱為「三條崙古道」,在清代稱為「三條崙卑南道」,是條起源於清代時期的古道,肩負當年遷徙、貿易、軍事、郵遞、傳教、及連絡南台灣各個番社的重要道路,連胡適的父親胡鐵花,都曾經走這條古道到台東當知州。浸水營地區濕氣很重,年雨量高達5200公釐,坡度又緩,很容易積水,所以才被稱為「浸水營」。走這條路線,一定要有踩在泥濘裡的心理準備。






不過,目前大家所走的健行路線,只是這條古道中的其中約16公里(古道大漢山林道23.5K處-到台東姑仔崙吊橋部分)。

先人走的距離,卻是將近50公里(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至台東縣大武鄉的加羅坂部落,47公里)。在那個年代,沒有黃金大底登山鞋、沒有雨鞋、沒有運動襪,卻還要負重,挑著要送的信、要賣的貨品....,難以想像先人的腳力(和腳底皮的厚度XD)。如今,也有單位辦了「浸水營超馬比賽」,從屏東枋寮車站跑到台東大武車站(暈),應該可以體驗一些先人們的感受吧。



這條路線可以雙向通行,要嘛就是從屏東往台東走,要嘛就是反向走。大部分生態團或登山團開設的「通俗路線」,都是由屏東往台東走,因為幾乎全程下坡。「下坡」,聽起來輕鬆自在,但實際上,不斷下坡其實對膝蓋頗為吃力,而且腳趾頭會一直「戳到」鞋子,距離又長,真的不算輕鬆。





出發

一行人在枋寮車站前集合,搭乘約1.5小時的接駁車,由大漢山林道上山。上了接駁車後,就代表再也沒有「廁所」,之後就要以天地為廁了。「登山口」處海拔約1400m,有些涼意。於「登山口」出發後不到一公里,就「攻頂」了。接下來就是幾乎一整路下坡路線。沿路完全沒有水源可供補充,出發前一定得帶足水。但浸水營林蔭豐富,無論冬夏都不會太熱,是走起來相當舒服的一段路,也不會喝掉太多水。路面非常明顯,全程就這麼一條路,每500公尺就有一個地標,就算脫隊也難以迷路。




豐富植物
浸水營古道中,大概找得到全台灣所有蕨類中的2/3,種類極其豐富。
這一路當中,學會了:
1. 如何分辨筆筒樹和桫欏(落葉會掛在樹上,像裙擺)
2. 九芎木可以拿來燒柴和製作牛軛(硬度夠又不會太重)
3. 原住民食物「吉拿富」的葉子,叫做「假酸漿」,可以吃!!!(我第一次吃吉拿富時,還傻傻地以為像吃粽子一樣,要把葉子剝掉XD)
4. 白珠樹的葉子:摩擦起來有撒隆帕斯的味道,可以提神。
5. 墨點櫻桃的葉子:摩擦起來有杏仁味。

領隊身後的是桫欏,另外一棵則是筆筒樹。
 
筆筒樹的氣根,是蛇木的原料。
 
領隊頭上垂下的是「松蘿」,要在濕氣足夠、沒有污染的地方,才能看到它的生長。
鳥大便中的姑婆芋種子落在樹上,長成了在樹上的姑婆芋。

秋海棠的葉子,汁液酸甜,生津解渴。
 
牡丹藤。

白斑細辛,馬兜鈴科。


 
穿山甲挖的洞。


蕃學校升旗台的遺跡。
 
年紀很大的九芎木,樹幹已空心,有許多植物附生。

 
金線蓮。

回程


歷經16公里的「腳趾和腳底按摩」,總算抵達終點「姑仔崙吊橋」。從吊橋離開到停車場,必須搭接駁車穿越顛簸的大漢溪河床(同行的阿姨在車上,不斷驚呼「這到底是在騎馬,還是在坐車啊XDDDD」,大約顛簸個30分鐘才抵達正常路面。之後再到台東大武車站,搭乘火車返回高雄。

終於快到啦


 
姑仔崙吊橋。

回程接駁車。

如同騎馬般顛簸的河床。



在到大武車站之前,一定要先行補給。因為大武車站是個非常迷你的車站,附近「完全」沒有東西可買!

本日戰績XD


延伸閱讀
玉山主峰小記:http://ihsuanlin.blogspot.tw/2017/05/blog-post.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關「賀寶芙瘦到死」的醫學論文|答客八問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一篇論文連結,是一篇跟賀寶芙有關的醫學論文,順手翻譯了一下文章的標題和簡要內容,貼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想要提醒一下可能有在使用賀寶芙的人。 該篇臉書文章連結: https://reurl.cc/V70ln 沒想到,發文後似乎引起了一些波瀾。同時,也有讀到這篇譯文的臉書使用者發問了一些問題,所以決定寫得再清楚一點。(以下文長,請小心服用) 你是誰?憑什麼發這篇文章? 我是領有台灣醫師執照的合法醫師,看醫學論文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我不是減重專科醫師、也不是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我是精神專科醫師),不過醫學論文還是看得懂的。   你自己用過賀寶芙嗎? 我自己在大學時代,因為覺得自己胖,使用過兩個月的賀寶芙「奶昔」(查了一下,現在稱作「營養蛋白混合飲料」)。當時有朋友推薦我、聽了朋友的話也就買了幾罐泡來喝。喝了兩個月後覺得沒效、也覺得太貴,也就停喝了。從此未再使用任何賀寶芙產品。本身沒有經手任何賀寶芙的事業,也沒有參與任何其他直銷。目前也不使用任何直銷商的產品。 是不是看賀寶芙不順眼才寫這篇? 冤枉啊~寫這篇,就是剛好看到這篇論文,覺得可能會有民眾想知道(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麼查醫學論文),就順手翻譯了。如果有其他直銷產品也被寫成醫學論文,我也是滿想了解的。 這個論文連結是什麼連結? 論文連結在此: https://reurl.cc/V70gn 這個連結來自 PubMed 。 PubMed 有點像是「醫學論文的 google 搜尋引擎」。每個人只要有網路連線,連上 PubMed 網站,就可以查詢各式各樣的醫學論文,不過通常只看得到論文的摘要。需要論文「全文」的話,就需要付費購買才讀得到,或是看自己所在的單位(例如醫院、學校等)是否可以下載全文 PDF 檔案。 這篇醫學論文的出處是什麼? 文章標題:Slimming to the Death: Herbalife®-Associated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Heavy Metals, Toxic Compounds, Bacterial Contamin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in Products So

所謂的台大法律學分班——入學篇

最近這一年的週末很少出外騎長程的單車行程,是因為最近這一年(兩個學期)每週到台北上課——上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開辦的法律學分班課程,目前剛完成兩學期共 6 學分,還要再完成第三個學期才能結業。這應該也算是另一種「瘋狂」上課了吧 XD 陸續也有些朋友問了相關的問題,乾脆來分享一下。 為什麼要念這個? 1. 遠因: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該念一類組的,法律系曾經是夢想(?)之一。 2. 近因:精神科業務其實有許多跟法律相關,但自己根本就是「法盲」,非常惶恐。還記得住院醫師時期,第一次收到法院來函,要我鑑定「個案是否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我還心想:到底是要表示什麼意思?生活中諸多需要法律相關的知識,也發現自己極度缺乏。   3. 最後一擊:先是看到家醫科吳醫師、學長彭醫師陸續完成學分班課業,也持續在法律之路耕耘,覺得自己或許也可以試試看。所以在換了新工作之後,確認時間(和薪水 XD )可以負荷,立馬報名入學考試。 唸這個要幹嘛?又沒學位。 1. 沒幹嘛,就是想唸自己不懂的東西,就是追求一個爽度(而且我覺得這是一個「唸台大」最簡便的方式)。 2. 如果真的很想幹嘛的話,收集足夠的學分,可以考律師。 3. 之後也可以去唸法律研究所等。 為什麼要選台大? 1. 膚淺來說,就是虛榮——完成沒唸過台大的遺憾 XD ,也希望能當面聽到李茂生教授的上課。 2. 台大的師資和資源應該不太需要擔心。 入學要考試嗎? 1.     要入學考:筆試+書面審查。錄取率約五成,有時甚至更低(我那屆是超過 500 名報名,取 210 名) 2.     筆試不用特別準備,考題與法律完全無關,考題類似國文閱讀測驗的考法(給一篇文章,隨後詢問與文章有關的延伸問題, 50 題全單選)。 3.     書面審查:報名網頁上,必須線上填寫自己想報考的原因、展現自己「真的很想唸」的決心。

精神科病房有哪些種類?

最近的龍發堂事件,可能喚起許多大眾對精神科病房的想像和討論(可能也好奇很久了)。 其實,精神科病房分為好幾種款式。 主要分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日間病房等三大類, 其他相輔相成的單位還會有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等,但不是每間醫院都有這麼多種類的完整配置。 如果是「在精神科住院」,通常指的是住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24小時都住在醫院,全台灣絕大部分都是封閉式病房,也就是病人出入病房會有嚴格門禁管制。 收治對象為病情急性發作、病情不穩定、有自傷傷人風險或其他需要密切觀察項目的病患。也因爲病人病況相對不穩定,門禁和病房內的管制項目都會比較嚴格。能夠帶進病房內度過住院時光的東西常常被檢查得很徹底。 各個醫院的管制項目、探病時間等也都不一樣。 有的醫院非常嚴格(例如:一天只有三個時段可以探病);有的醫院可以允許照顧者24小時陪伴等等,可以准許帶進去的東西也各有不同。 (所以有些反覆住院的病患,有時候會「互通訊息」,互相交換醫院之間的風格和規定,或者拒絕到某些醫院住院)。 不過,雖然管制嚴格。但這個管制指的是「大門」,並不是代表病人像犯人一樣被關在類似監獄的地方。 急性精神病房當中常常會有比一般內外科病房來得更加寬敞的公共空間,(畢竟病人不能像內外科病房的病人偶爾還可以外出、下樓透透氣)。公共空間中,有些還會配置固定式腳踏車、健身器材、雜誌架、桌球桌、棋盤、其他運動器材等等,讓個案有空間和工具可以活動。 通常急性病房的住院治療時間約為1-4個禮拜不等(當然也有可能更長或更短),後續就看是回家回門診治療、轉慢性病房、轉日間病房或是其他的安排。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也是24小時都住在醫院,住院時間通常較長(好幾個月),病患的病況相對穩定,但生活自我規劃能力可能較差,需要醫院的結構式環境,也含有精神復健的治療。 日間病房 日間病房:有點像是來醫院「上學」,白天在醫院進行精神復健,下午就「下課」回家。 復健? 精神科也要動手動腳復健嗎? 精神復健跟平常大眾熟悉的「做復健」完全不一樣。 平常大家熟悉的復健,通常是指物理治療,電療、熱療、訓練肌力和關節等。但精神復健主要為「職能治療」,主要在訓練「日常生活需要的技能」——手部功能、記憶訓練、生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