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8環沖繩(Tour de Okinawa):五星級補給


在國內參加過一些單車和路跑活動(也就是花了不少錢的意思...),體驗過各式各樣的補給,依據賽事不同,補給的豐盛程度、是否融合當地特色,都各有不同。

這次參加環沖繩活動的沿路補給和整體規劃,我覺得「完全對得起報名費」。尤其幾年前參加某放生自行車協會舉辦的「一日雙塔」,收了一堆報名費卻沒啥補給也沒標示,覺得不如把報名費省下來騎環沖繩。

以下圖多,就來看看環沖繩主辦單位,都讓眾多車友們吃些什麼!

各休息站補給

吃起來類似台式甜甜圈的炸物

不敢吃,不知道是什麼 XD

沖繩當地產的鳳梨,又甜又不刮舌

水果、甜點任你吃啦!

吃起來像是炸海鮮丸,不懂日文只能靠味覺了

兩天活動下來吃了超多水果

除了水果,也有巧克力棒、飯糰等,塞在車衣沿路繼續吃

大桶的金桔水,冰涼好喝,而且工作人員超熱情、一杯一杯遞上

另一個補給站的「醃漬檸檬水」

再另一個補給站,「蜂蜜檸檬水」。剛好去年的11月,正是「蜂蜜檸檬」當紅時刻。

工作人員人數非常多,個個熱情,連加水都幫忙加。

正妹工作人員幫忙裝水,心靈馬力立刻加一百分。


又是沖繩特產的柑橘類水果

笑容滿面的「正姨」一個個剝好遞給車友



重點是:還是冰的!冰涼又酸酸甜甜,消暑!

實際上是很迷你的「橘子」樣

每個車友都超開心的,忙著跟「正姨」合照
吃飽尿完,繼續上路

還捨不得走的車友 XD

等著補給的車友們

除了一般食物,還有「威德」!無限取用的威德能量飲。

工作人員端著一盤威德,穿梭在各車友間分送
第一天午餐
第一天活動的前九十公里,絕大部分都是平路。過了這個午餐點,就是無限爬坡的開始...。所以一定要吃飽啊。

 
有兩種主食可以選:咖哩飯/豬肉味噌湯配飯
滿地單車,車和人都吃中餐休息了


第二天午餐

湯麵(個人覺得太清淡了...)

吃不飽還可以配飯糰

牌子寫:一人一個。但是...


排隊等吃中餐。第二天的午餐點腹地極小,拿餐點、補水、上廁所...通通都是大排長龍。我覺得是這場活動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希望今年有所改進。

排到天荒地老

有些車友先吃飽出發了,才有空位騰出

第一天騎180公里,第二天又要騎160公里...先休息再說XD

食物之外的補給:按摩站
和「威德」同一站的補給點,竟然有按摩站!

女性車友也能享受女性工作人員的按摩服務


熱情的人們
環沖繩兩天都是超過150公里的長程賽事。第一天主要在山區,第二天則進到「非常市區」的地方,甚至有一段可說是車水馬龍。沿路遇到許多當地民眾,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熱情。

車友騎到碼表沒電,帶了行動電源卻忘了帶充電線。沒想到工作人員連USB線都能支援








中華隊一哥:馮俊凱! 
在台灣沒機會見到本人,沒想到在沖繩見到了~

完賽就是最棒的心靈補給
辛苦騎了兩天,就是為了這張(假掰)的完賽證書

更要假掰地等著排隊、跟環沖繩的活動背板合照

完賽啦~

環沖繩「賽事包」
這是2018年環沖繩30週年所提供的「賽事包」。
有賽事雜誌(裡面還列出「連續30年都參賽」的六位選手,和歷年比賽成績)
最右上角像洗衣粉的,其實是:大包的運動飲料「粉」,我覺得喝起來比寶礦力好喝一些。
下排中間的則是賽事紀念品:簡易的單車後燈。


連續30年都出賽,多麽驚人的堅持和身體健康!
補給還是要帶夠
補給站大約是20-30公里一站,所以其實還是得帶足「自己」的補給(或者每進一站吃飽後,也要塞一點在車衣口袋)。

第一天賽事主要在山區,「幾乎沒有便利商店」。
第二天在市區就很方便了。

吃不夠就吃麥當勞吧 XD
眼睛補給 XD
整個環沖繩活動下來,除了乾淨的街道、無敵海景、爬不完的山路之外,最棒的就是可以欣賞眾多車友「蝦趴」到不行的高級公路車、車衣和全身裝備(如下)。總之就是推薦到不行的五星級單車活動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關「賀寶芙瘦到死」的醫學論文|答客八問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一篇論文連結,是一篇跟賀寶芙有關的醫學論文,順手翻譯了一下文章的標題和簡要內容,貼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想要提醒一下可能有在使用賀寶芙的人。 該篇臉書文章連結: https://reurl.cc/V70ln 沒想到,發文後似乎引起了一些波瀾。同時,也有讀到這篇譯文的臉書使用者發問了一些問題,所以決定寫得再清楚一點。(以下文長,請小心服用) 你是誰?憑什麼發這篇文章? 我是領有台灣醫師執照的合法醫師,看醫學論文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我不是減重專科醫師、也不是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我是精神專科醫師),不過醫學論文還是看得懂的。   你自己用過賀寶芙嗎? 我自己在大學時代,因為覺得自己胖,使用過兩個月的賀寶芙「奶昔」(查了一下,現在稱作「營養蛋白混合飲料」)。當時有朋友推薦我、聽了朋友的話也就買了幾罐泡來喝。喝了兩個月後覺得沒效、也覺得太貴,也就停喝了。從此未再使用任何賀寶芙產品。本身沒有經手任何賀寶芙的事業,也沒有參與任何其他直銷。目前也不使用任何直銷商的產品。 是不是看賀寶芙不順眼才寫這篇? 冤枉啊~寫這篇,就是剛好看到這篇論文,覺得可能會有民眾想知道(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麼查醫學論文),就順手翻譯了。如果有其他直銷產品也被寫成醫學論文,我也是滿想了解的。 這個論文連結是什麼連結? 論文連結在此: https://reurl.cc/V70gn 這個連結來自 PubMed 。 PubMed 有點像是「醫學論文的 google 搜尋引擎」。每個人只要有網路連線,連上 PubMed 網站,就可以查詢各式各樣的醫學論文,不過通常只看得到論文的摘要。需要論文「全文」的話,就需要付費購買才讀得到,或是看自己所在的單位(例如醫院、學校等)是否可以下載全文 PDF 檔案。 這篇醫學論文的出處是什麼? 文章標題:Slimming to the Death: Herbalife®-Associated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Heavy Metals, Toxic Compounds, Bacterial Contamin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in Products So

所謂的台大法律學分班——入學篇

最近這一年的週末很少出外騎長程的單車行程,是因為最近這一年(兩個學期)每週到台北上課——上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開辦的法律學分班課程,目前剛完成兩學期共 6 學分,還要再完成第三個學期才能結業。這應該也算是另一種「瘋狂」上課了吧 XD 陸續也有些朋友問了相關的問題,乾脆來分享一下。 為什麼要念這個? 1. 遠因: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該念一類組的,法律系曾經是夢想(?)之一。 2. 近因:精神科業務其實有許多跟法律相關,但自己根本就是「法盲」,非常惶恐。還記得住院醫師時期,第一次收到法院來函,要我鑑定「個案是否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我還心想:到底是要表示什麼意思?生活中諸多需要法律相關的知識,也發現自己極度缺乏。   3. 最後一擊:先是看到家醫科吳醫師、學長彭醫師陸續完成學分班課業,也持續在法律之路耕耘,覺得自己或許也可以試試看。所以在換了新工作之後,確認時間(和薪水 XD )可以負荷,立馬報名入學考試。 唸這個要幹嘛?又沒學位。 1. 沒幹嘛,就是想唸自己不懂的東西,就是追求一個爽度(而且我覺得這是一個「唸台大」最簡便的方式)。 2. 如果真的很想幹嘛的話,收集足夠的學分,可以考律師。 3. 之後也可以去唸法律研究所等。 為什麼要選台大? 1. 膚淺來說,就是虛榮——完成沒唸過台大的遺憾 XD ,也希望能當面聽到李茂生教授的上課。 2. 台大的師資和資源應該不太需要擔心。 入學要考試嗎? 1.     要入學考:筆試+書面審查。錄取率約五成,有時甚至更低(我那屆是超過 500 名報名,取 210 名) 2.     筆試不用特別準備,考題與法律完全無關,考題類似國文閱讀測驗的考法(給一篇文章,隨後詢問與文章有關的延伸問題, 50 題全單選)。 3.     書面審查:報名網頁上,必須線上填寫自己想報考的原因、展現自己「真的很想唸」的決心。

精神科病房有哪些種類?

最近的龍發堂事件,可能喚起許多大眾對精神科病房的想像和討論(可能也好奇很久了)。 其實,精神科病房分為好幾種款式。 主要分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日間病房等三大類, 其他相輔相成的單位還會有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等,但不是每間醫院都有這麼多種類的完整配置。 如果是「在精神科住院」,通常指的是住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24小時都住在醫院,全台灣絕大部分都是封閉式病房,也就是病人出入病房會有嚴格門禁管制。 收治對象為病情急性發作、病情不穩定、有自傷傷人風險或其他需要密切觀察項目的病患。也因爲病人病況相對不穩定,門禁和病房內的管制項目都會比較嚴格。能夠帶進病房內度過住院時光的東西常常被檢查得很徹底。 各個醫院的管制項目、探病時間等也都不一樣。 有的醫院非常嚴格(例如:一天只有三個時段可以探病);有的醫院可以允許照顧者24小時陪伴等等,可以准許帶進去的東西也各有不同。 (所以有些反覆住院的病患,有時候會「互通訊息」,互相交換醫院之間的風格和規定,或者拒絕到某些醫院住院)。 不過,雖然管制嚴格。但這個管制指的是「大門」,並不是代表病人像犯人一樣被關在類似監獄的地方。 急性精神病房當中常常會有比一般內外科病房來得更加寬敞的公共空間,(畢竟病人不能像內外科病房的病人偶爾還可以外出、下樓透透氣)。公共空間中,有些還會配置固定式腳踏車、健身器材、雜誌架、桌球桌、棋盤、其他運動器材等等,讓個案有空間和工具可以活動。 通常急性病房的住院治療時間約為1-4個禮拜不等(當然也有可能更長或更短),後續就看是回家回門診治療、轉慢性病房、轉日間病房或是其他的安排。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也是24小時都住在醫院,住院時間通常較長(好幾個月),病患的病況相對穩定,但生活自我規劃能力可能較差,需要醫院的結構式環境,也含有精神復健的治療。 日間病房 日間病房:有點像是來醫院「上學」,白天在醫院進行精神復健,下午就「下課」回家。 復健? 精神科也要動手動腳復健嗎? 精神復健跟平常大眾熟悉的「做復健」完全不一樣。 平常大家熟悉的復健,通常是指物理治療,電療、熱療、訓練肌力和關節等。但精神復健主要為「職能治療」,主要在訓練「日常生活需要的技能」——手部功能、記憶訓練、生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