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遇見街貓Bob:海洛因、愛與支持的故事。

今年三月起,我開始正式看美沙冬替代門診。
會來看這個門診的人,通常都是海洛因使用障礙症的個案(俗稱的「海洛因成癮」)。

來到美沙冬門診的人,往往都已經和海洛因與戒治、勒戒單位周旋多年,但依然在成癮的迴旋中繞著而無法脫身。 他們「每個禮拜」花在海洛因上的費用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甚至一個月花上數十萬在藥錢上。

有個陪同前來的家屬問:到底怎麼樣才可以擺脫這個! 
這讓我想起過去看的一部電影:遇見街貓Bob。

James 和他的貓 Bob

====== 以下可能有雷 ======

這是一個有關鴉片類物質成癮者擺脫毒癮的故事,
亮點在於裡頭有隻名叫Bob的貓(對貓奴如我來說是大亮點)

片中的James,因沾染海洛因的毒癮,窮困潦倒,是個年輕的街友。
他在垃圾堆中找尋未知的下一餐,流離失所。
背著吉他,靠著街頭賣藝,賺取未知的賞金。
他想戒癮,也加入了美沙冬治療計劃,
但流落街頭,使得他有太多的「危險情境」(也就是有著也用毒的朋友、藥頭會主動來找等等),讓治療計劃挫敗連連。

為什麼會成癮?
人腦中有個機制,叫做酬賞系統(Reward System)。
有些物質(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癮物質,如煙、酒、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或是行為(例如賭博、網路遊戲等),
會讓大腦產生愉悅(白話點講就是「爽」啦)的感受,
這些爽感,驅使人們不斷重複使用這些物質或進行這些行為,
驅使到最後變得有點「情非得已、不得不去做」,就像是大腦被「挾持」了一般。
這「被挾持的大腦」難以扭轉,使得戒癮十分困難。

海洛因是鴉片類物質中最常聽到的一種,在毒品中的成癮性數一數二。沾惹到它,往往代表著傾家盪產、家破人亡,更是出了名的難戒。
 

目前最有效的戒癮治療方式是美沙冬(Methadone)替代療法,還要合併其他非藥物治療方法。

美沙冬是一種液態藥物(也就是片中James去藥局喝的那一小杯綠綠的藥),在台灣,依照劑型不同,則有紅色或透明無色的型態。

美沙冬在海洛因的戒癮治療中,是合法開立的藥物;
但同時美沙冬也是二級管制藥品/二級毒品。
所以開立前需要審慎評估、納入個案管理系統,而且個案每次喝藥都要非常謹慎審核身份,並確認個案是「自行喝下」(避免夾帶離開)。

從影片中推算起來,James從青少年時期就已染上毒癮。

為什麼青少年會有物質成癮問題?
來自於基因、環境和氣質(temperament)的共同影響。
James的父親在他青少年時期的缺席,應該是個重要因素。
而父親說「我不知道怎麼當你的父親」,這是否表示James是個難搞的孩子?不得而知。

James渴求父親的愛、父親的認同,再三想對父親表示自己努力戒癮,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卻讓自己被越推越遠。
父親的眼神一直都散發著「很抱歉我現在要請你離開,但我沒有放棄你」。

海洛因出了名的難戒,James也戒了很多次,
為什麼James這次可以戒海洛因成功、甚至連美沙冬都能成功脫離?

他有幾個優勢:
James有音樂能力,能夠街頭賣藝賺錢。
精神科醫師Vera(也有可能是個管師),看到了他的「戒癮潛力」和動機,協助他取得救濟住宅,擺脫街頭流浪;每次的會談也提供他建議與情緒支持。
朋友Betty(同時也是一位毒癮者的妹妹),是他的心靈動力(和愛情?),並協助個案度過美沙冬戒斷期。

最關鍵的:Bob貓的到來。
Bob貓對James無私的親近(貓並不因他是毒癮者而冷眼看待);貓的溫柔與療癒,讓James有想照顧他、要讓貓溫飽的責任,促使Bob努力重拾正常生活。

當然,社會支持也很重要。
BIg Issue大誌雜誌給了街友謀生的機會,James的父親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同為愛貓人士的老太太,總是來聽表演、給賞金、給Bob貓織圍巾,這是小動作,卻是大大的力量。
而Bob貓的加入,讓James的街頭賣藝越來越蓬勃。

雖然James歷經了幾次「可能復發」的危險情境:
被禁止街頭賣藝;
被禁止賣大誌雜誌;
Bob貓走失。

但他的「優勢網絡」協助他度過這些危機(當然也是有些運氣)。

這些人、事、物組成的愛與支持,
戰勝了被Heroin「挾持」的大腦,一切正向翻轉起來。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
但未來James有沒有可能再用海洛因?
有可能。
當Bob貓離他而去或過世時;或是生活又出現其他巨變時,James可能又回頭找尋海洛因。


但當然James可能也已經發展出更加良好的生活模式,而能終生擺脫海洛因。


我覺得這是一部很療癒的電影,更是一部在物質成癮課程中非常棒的教學電影。James和他的Bob貓到目前為止,都還經營著粉絲專頁,祝福James和Bob能一直平順下去。

(PS: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貓並不是每隻都這麼親人,嗚嗚)

==============================================
回到最初家屬問我的問題:到底要怎樣才能擺脫海洛因!

所有成癮的個案,都必須先瞭解最初使用的原因。成癮者並不等於「壞人」,也不等於「撿角」。透過合適的醫療協助、親友的支持與「愛」,終能期盼、迎來擺脫成癮的一天。



*本文已同步發表於PTT movie板,並再增訂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關「賀寶芙瘦到死」的醫學論文|答客八問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一篇論文連結,是一篇跟賀寶芙有關的醫學論文,順手翻譯了一下文章的標題和簡要內容,貼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想要提醒一下可能有在使用賀寶芙的人。 該篇臉書文章連結: https://reurl.cc/V70ln 沒想到,發文後似乎引起了一些波瀾。同時,也有讀到這篇譯文的臉書使用者發問了一些問題,所以決定寫得再清楚一點。(以下文長,請小心服用) 你是誰?憑什麼發這篇文章? 我是領有台灣醫師執照的合法醫師,看醫學論文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我不是減重專科醫師、也不是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我是精神專科醫師),不過醫學論文還是看得懂的。   你自己用過賀寶芙嗎? 我自己在大學時代,因為覺得自己胖,使用過兩個月的賀寶芙「奶昔」(查了一下,現在稱作「營養蛋白混合飲料」)。當時有朋友推薦我、聽了朋友的話也就買了幾罐泡來喝。喝了兩個月後覺得沒效、也覺得太貴,也就停喝了。從此未再使用任何賀寶芙產品。本身沒有經手任何賀寶芙的事業,也沒有參與任何其他直銷。目前也不使用任何直銷商的產品。 是不是看賀寶芙不順眼才寫這篇? 冤枉啊~寫這篇,就是剛好看到這篇論文,覺得可能會有民眾想知道(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麼查醫學論文),就順手翻譯了。如果有其他直銷產品也被寫成醫學論文,我也是滿想了解的。 這個論文連結是什麼連結? 論文連結在此: https://reurl.cc/V70gn 這個連結來自 PubMed 。 PubMed 有點像是「醫學論文的 google 搜尋引擎」。每個人只要有網路連線,連上 PubMed 網站,就可以查詢各式各樣的醫學論文,不過通常只看得到論文的摘要。需要論文「全文」的話,就需要付費購買才讀得到,或是看自己所在的單位(例如醫院、學校等)是否可以下載全文 PDF 檔案。 這篇醫學論文的出處是什麼? 文章標題:Slimming to the Death: Herbalife®-Associated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Heavy Metals, Toxic Compounds, Bacterial Contamin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in Products So

所謂的台大法律學分班——入學篇

最近這一年的週末很少出外騎長程的單車行程,是因為最近這一年(兩個學期)每週到台北上課——上台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開辦的法律學分班課程,目前剛完成兩學期共 6 學分,還要再完成第三個學期才能結業。這應該也算是另一種「瘋狂」上課了吧 XD 陸續也有些朋友問了相關的問題,乾脆來分享一下。 為什麼要念這個? 1. 遠因: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該念一類組的,法律系曾經是夢想(?)之一。 2. 近因:精神科業務其實有許多跟法律相關,但自己根本就是「法盲」,非常惶恐。還記得住院醫師時期,第一次收到法院來函,要我鑑定「個案是否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我還心想:到底是要表示什麼意思?生活中諸多需要法律相關的知識,也發現自己極度缺乏。   3. 最後一擊:先是看到家醫科吳醫師、學長彭醫師陸續完成學分班課業,也持續在法律之路耕耘,覺得自己或許也可以試試看。所以在換了新工作之後,確認時間(和薪水 XD )可以負荷,立馬報名入學考試。 唸這個要幹嘛?又沒學位。 1. 沒幹嘛,就是想唸自己不懂的東西,就是追求一個爽度(而且我覺得這是一個「唸台大」最簡便的方式)。 2. 如果真的很想幹嘛的話,收集足夠的學分,可以考律師。 3. 之後也可以去唸法律研究所等。 為什麼要選台大? 1. 膚淺來說,就是虛榮——完成沒唸過台大的遺憾 XD ,也希望能當面聽到李茂生教授的上課。 2. 台大的師資和資源應該不太需要擔心。 入學要考試嗎? 1.     要入學考:筆試+書面審查。錄取率約五成,有時甚至更低(我那屆是超過 500 名報名,取 210 名) 2.     筆試不用特別準備,考題與法律完全無關,考題類似國文閱讀測驗的考法(給一篇文章,隨後詢問與文章有關的延伸問題, 50 題全單選)。 3.     書面審查:報名網頁上,必須線上填寫自己想報考的原因、展現自己「真的很想唸」的決心。

精神科病房有哪些種類?

最近的龍發堂事件,可能喚起許多大眾對精神科病房的想像和討論(可能也好奇很久了)。 其實,精神科病房分為好幾種款式。 主要分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日間病房等三大類, 其他相輔相成的單位還會有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等,但不是每間醫院都有這麼多種類的完整配置。 如果是「在精神科住院」,通常指的是住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24小時都住在醫院,全台灣絕大部分都是封閉式病房,也就是病人出入病房會有嚴格門禁管制。 收治對象為病情急性發作、病情不穩定、有自傷傷人風險或其他需要密切觀察項目的病患。也因爲病人病況相對不穩定,門禁和病房內的管制項目都會比較嚴格。能夠帶進病房內度過住院時光的東西常常被檢查得很徹底。 各個醫院的管制項目、探病時間等也都不一樣。 有的醫院非常嚴格(例如:一天只有三個時段可以探病);有的醫院可以允許照顧者24小時陪伴等等,可以准許帶進去的東西也各有不同。 (所以有些反覆住院的病患,有時候會「互通訊息」,互相交換醫院之間的風格和規定,或者拒絕到某些醫院住院)。 不過,雖然管制嚴格。但這個管制指的是「大門」,並不是代表病人像犯人一樣被關在類似監獄的地方。 急性精神病房當中常常會有比一般內外科病房來得更加寬敞的公共空間,(畢竟病人不能像內外科病房的病人偶爾還可以外出、下樓透透氣)。公共空間中,有些還會配置固定式腳踏車、健身器材、雜誌架、桌球桌、棋盤、其他運動器材等等,讓個案有空間和工具可以活動。 通常急性病房的住院治療時間約為1-4個禮拜不等(當然也有可能更長或更短),後續就看是回家回門診治療、轉慢性病房、轉日間病房或是其他的安排。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也是24小時都住在醫院,住院時間通常較長(好幾個月),病患的病況相對穩定,但生活自我規劃能力可能較差,需要醫院的結構式環境,也含有精神復健的治療。 日間病房 日間病房:有點像是來醫院「上學」,白天在醫院進行精神復健,下午就「下課」回家。 復健? 精神科也要動手動腳復健嗎? 精神復健跟平常大眾熟悉的「做復健」完全不一樣。 平常大家熟悉的復健,通常是指物理治療,電療、熱療、訓練肌力和關節等。但精神復健主要為「職能治療」,主要在訓練「日常生活需要的技能」——手部功能、記憶訓練、生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