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週前,科裡與高雄市毒品防制事務基金會,合作了一個成長團體活動,名字很長,叫做「 108 年度施用毒品者就業輔導個案管理專業服務計畫-成長團體活動」。 一起參與的學員和心理師 顧名思義,會來參加的學員都是施用毒品者,樣貌還滿符合刻板印象的 —— 刺龍刺鳳、牙齒有檳榔和抽菸沾染顏色、粗粗的金項鍊、瘦弱但穿著寬大的襯衫,以及一群人聚在教室門口「呼吸治療」(也就是抽煙 XD),就像是一般人印象中的「大哥」。平常跟「大哥們」的接觸,不是在病房就是在門診,都是「醫師-個案」的關係,倒還是第一次跟施用毒品者「上課」。 刺青有點像這樣XD(照片來源:爆笑公社) 這是一個為期三個上午的團體課程,我是其中一堂的講師,預計跟大家講「運動與身心健康」。為了「不無聊」,我不想講太多學理上的東西,準備講自己如何開始減重、開始騎單車以及維持體能的故事,並大量搭配騎單車時所拍的風景照片,希望讓氣氛輕鬆一點。 很幸運,這招奏效。看到騎車的照片後,學員們開始跟我討論我騎公路車脖子會不會很痠、他也有騎單車的習慣、也跟我分享他平常騎的路線,講到和柯文哲市長一起騎一日雙塔時,更是整個都聊開了。有的學員聽到我騎單車後的身心轉變,竟然也說想試試開始騎單車(但也有可能是客套話啦) 聊完單車後,接續的課程是科內兩位心理師的「自我探索團體」,很好奇兩位同事會怎麼帶領「自我探索」?因此,在獲取同意後,我也留下來成為參與團體的學員。 破冰小遊戲:認識你我 首先,兩位心理師將在場十位學員分成兩組,並先邀請大家自己寫名牌、寫下自己想被稱呼的名字,大家紛紛寫起了綽號。 接下來要求大家寫下「 5 個共同點」,而且這項共同點不能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不能說「我們都是人」),勢必得互相交談、互相自我介紹。 一開始我自己還有些彆扭,還好我旁邊的「阿仁」自動帶起討論:問起大家的興趣。 「我喜歡看電影,你們咧?」 「我也喜歡」 「我還喜歡釣魚,你們尬意嗎?」 「沒尬意,我喜歡喝酒啦」 「那你結婚了嗎?」 「結婚了啊」「我還沒啦」 就這樣東問西問的,不知不覺就瞭解了同組五個人的嗜好和個人背景。 同時也偷聽到另外一組的討論(都是台語): 「我有抽菸啦」 「嘿啊,我也是,抽很多啦,我還有吃檳榔」
上班時間:身心科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下班時間:喜歡貓、單車、書和電影、分享生活和學習新的事物。 希望每個人都能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來也笑得開懷。 Facebook: 精神奕奕|林奕萱醫師。 與我聯絡:psychotherapy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