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拖到這幾天才打開來看。
我知道裡面寫的是安置機構孩子的故事,好像猜得到讀起來會有怎麼樣的心情和觸動,有點抗拒。
就在這幾天,大家正在開會討論一個原生家庭「愛得太用力」的孩子,可能也要走向安置的路線。
我想起了國國的這本書,翻開、讀完。
================================
書裡講了九個孩子的故事:小岳、阿虎、阿濱、大牛、阿超、阿興、瑞瑞、平平和杰寧,還有其他小短篇中也出現的孩子。
故事中講的孩子,我一個都不認識;但讀的時候,卻常常讓我想起某個/某些認識的機構孩子。孩子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承受著不同的心理的傷,從靈魂深處迸出來的不滿、怨懟、憤怒、自責……卻是如此相似;化成的情緒起伏、偷竊、拒學、高風險行為…也是如此類同。
書中有許多國國寫給孩子的信,國國用文字和同理度過這些風暴時刻;也能讀到國國對自己的自省和思索。字裡行間盡是滿滿的、對孩子的愛。
有時候很用力地想做點什麼,卻不見得使得上力。寫信,是個溫柔又有力量的方法。我們陪著孩子,也像是陪著自已,國國的文字也陪著正在讀這本書的我。
我自己是在快兩年前,才第一次接觸到安置機構。所謂的接觸,不只是在醫院看到來就診的孩子,而是真正走進去機構裡,看到孩子生活的環境、飯廳、活的安排、家規、要做的公共事務,也曾經一起參與活動和外宿。
環境有點像「家」,相處有點像「家」,但大家都知道其實不是。孩子嘴裡也常常說著「機構、機構」,不會講「家」。
在機構裡面的人,又是誰呢?是家人嗎?是機構老師和安置的孩子,也可能是都還在各自找尋自我的大人和小孩,是在波瀾中盡力抓緊各種資源、安定下來的一群人。
在接觸過安置機構後,讀這本書特別有感覺。書中除了講孩子的故事之外,也提到了機構和機構工作人員的限制和困境;沒有機會接觸到安置機構孩子的人,應該也不會妨礙到閱讀的感受。文字間充滿著理解、反思、包容、尊重和肯定,這樣的相處模式,不只是對孩子而已,也適用於身邊的任何人。
當然,也是會有生氣和無力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生氣什麼,覺察自己的無力,緩一緩,深呼吸,尋找支持,然後再起。
==============================
我跟國國的緣分(?)很特別。
國國出版的第一本書[走入愛的蠻荒]寫「雙親都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自己的故事。
甫出版時,我注意到這本書,也買了。但我沒看。
理由也差不多。因為我覺得工作中已經接觸好多這類的人生故事,不希望下班的時候還要再讀。
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有「身為精神科醫師,得要有這本書」的感覺
某一次到台北開「創傷知情與安置機構」的相關會議時,跟茶魚飯厚podcast的主持人「秋刀」約了會後聚餐(這又是另一個奇怪的緣份了)。
秋刀說,會帶一個朋友一起來。
心想,到底是誰呢~~~
沒想到,就是國國!!
有點尷尬啊,我是個不是讀者的讀者XD
但在飯局中,立刻就感受到了國國的善良、熱忱和三八(如果有機會讀到「【每一個都是「我們的」孩子】,就會知道這是誇獎~~~」。
國國,我讀完了喔~接下來要把第一本書和繪本也拿起來讀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