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告訴我,小孩不在身邊時,他突然覺得很快樂、很放鬆。
但也告訴我,他正在備孕,要生第二個小孩。
生第一個小孩的原因是「媽媽很喜歡小孩,希望我生一個」
備孕第二個小孩的原因是「婆婆希望我再生一個」。
那你呢?那你自己呢?那你對小孩的想法呢?
「我其實,很不喜歡小孩。」
腦袋中浮現起最近讀過的這兩本書。
=========================
之前讀的時候,覺得靜儀醫師有種「把婦產科門診當精神科門診」來看的感覺,看完第一集後,果不其然,靜儀醫師也曾經考慮過要走精神科啊。
但無論是什麼科,可能看的都不只是「病」,而是「人」和這個人背後一大串的系統和故事。
可惜的是,在健保制度下,沒有太多機會跟每個人討論這些。
就在母親節的前夕,跟S討論到這個議題。
當媽媽,可以後悔嗎?
當媽媽,一定要很喜歡孩子嗎?
當媽媽,真的是自己想要的規劃嗎?
或許,已經沒能後悔了。
但能夠把「後悔」說出來,也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
==========================
我突然想起我自己養貓的事,雖然這樣比喻有點不倫不類。
家裡的五隻貓,每一隻「到手」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的健康狀況和個性,養了才慢慢知道。頂多,可以先選花色而已。
但在養之前,就很確定「是自己想養的」,沒有誰逼我。
但也會在養貓的討論平台上,看到很多崩潰的文章。
貓的個性太機車、貓的健康狀況太差、飼主因為各式各樣的生活問題,被要求把貓送走或丟掉....
大部分的飼主都能很勇敢地出來尋求協助和意見,
因為「這是自己決定的」、「這是自己想養的」。
希望每個女人、應該說「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評估完風險和利弊之後,自己做出決定。
而不是為了誰,也不是為了達成誰的期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