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不少人去改成「鮭魚」名,想起來以前準備精神專科醫師考試時,如果知道個案曾經改名,都必須再澄清改名的原因,往往會聽到不少人生故事。
我自己沒改過名,從小到大都叫「林奕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自己的名字,覺得讀起來鏗鏘有力,有「女生的感覺」但又不會「太女生」(到底從小就哪來的性別意識...),「奕」和「萱」的涵義也都頗為正面;而且三個字都可以左右對稱,有種莫名的安心。
小時候,問過爸媽當初怎麼會幫我取這個名字。
媽媽往往略帶得意地告訴我,這是爸媽自己翻字典、自學姓名學,最後決定出來的名字。當年也曾經花錢讓算名老師算過,算出來的名字是「林秋榕XDDDDD」,爸媽覺得「秋天的榕樹未免也太不吉利」,決定自己取。
由於媽媽過去曾在戶政系統工作,可以知道全台灣有多少人跟我同名同姓。印象中,到我小學六年級時,全台灣似乎只有個位數的人跟我完全同名。
現在可就多了,平常的樂趣之一就是google自己的名字,筆數還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是得獎、作品等表揚情事;如果進入裁判書系統查詢,就更有趣一點了。
比較困擾的是,「奕」和「萱」這兩個字,同音字實在不少。
小學時期,常常得一些校內的小獎項,獎狀上名字出錯的機會超高。收過「林翌軒」、「林羿瑄」、「林亦暄」之類的獎狀,或是這幾個字的排列組合。
另一個困擾是,不知道怎麼介紹自己的名字,尤其是「奕」。
若說,奕是「精神奕奕的奕」,大概有九成的機會會得到「蛤?」這個回應。接下來我就會說「一個亦步亦趨的亦,下面再一個大」;然後再繼續得到「蛤?」這個回應。
不過這個困擾,在陳奕迅大紅之後,就再也不困擾了。
目前我一概都說「我的奕是陳奕迅的奕」,沾光沾光。
除了之前參加挑剔到極點的字音字形比賽,斤斤計較每個筆畫,我才會好好寫「奕」字,否則簽名的時候,我寫得潦草,常常寫得很像「変」,看起來很像簡體字的「變」,過去的確也造成不少誤會。
現在做心理健康的工作,希望每個人都能精神奕奕的,剛好也很符合我的名字,這就是粉絲專頁取這名字的由來。或許,真的從小就註定要從事這個行業了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