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兒子喜歡芭比娃娃怎麼辦?|四月談性說愛讀書會:「家有彩虹男孩」

前天參加了一場讀書會,讀的書是「家有彩虹男孩」。 讀書會原本應該在三餘書店進行的,因防疫之故,改成視訊進行。 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參與線上的讀書會。 雖然不是第一次開視訊會議,但其實不太喜歡這樣的會議方式,總覺得少了點「人味」。 在會議的過程中,發言的眼神、語氣、手部的動作等(也就是非語言訊息啦),其實也都蘊含了某些信息在其中。 隔了手機或電腦,還是覺得「隔靴搔癢」。 但防疫期間,還是安全重要囉。 離題了。 先講結論:這本書非常好看,我覺得是任何有機會跟孩子接觸的人都值得閱讀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副標是「探索性別認同的路上,母子同行」。 副標就直接破題了。 寫書的人是媽媽,而探索性別認同的是兒子。 這條艱辛而充滿疑問的路上,媽媽一邊陪著兒子前進,一邊想著「這世界上應該還有其他的家庭,也有同樣的心路歷程吧」。 於是媽媽開始寫部落格,紀錄孩子成長/探索性別認同的過程中,自己、先生、兒子本身、兒子的手足(哥哥),自己的哥哥以及其他家族成員的心境變化與討論。 喜歡「女生東西」的兒子怎麼上幼稚園? 扮家家酒想當媽媽的兒子怎麼跟同學相處? 別人來我們家之前,要不要把兒子的芭比娃娃藏起來? 他穿裙子去學校會被取笑嗎? 別人會不會覺得是我「基因不好」才把兒子生成這樣? 這些問題都沒辦法輕易回答,媽媽透過書寫,回答了自己的疑問,也讓世界上其他可能有同樣經歷的家庭,有了療癒與支持。 這不只是成長的紀錄,還是資料收集、反覆思辨與執行,甚至有點「家族治療」味道的一本紀錄。 我最喜歡(也是讀起來最心疼)的部分,是媽媽持續書寫「遇到疑惑-查資料-尋求協助-落實在生活中-觀察結果-再修正」的過程。 自從發現兒子狂愛芭比娃娃開始,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裙子、粉紅色、紫色、迪士尼的諸多公主... 這些不止「他想要就買給他」而已,還牽扯到「別人怎麼看」、兒子的哥哥又會怎麼受到影響? 同時養育「符合傳統樣子」的兒子,以及「充滿性別創意」的兒子,兩個都愛、兩個都想尊重,父母在這過程中應當如何自處? 書中充滿著媽媽對自己的疑惑,但媽媽不斷強調著「無論兒子如何,我都愛他」。這才是最大的力量。 什麼是性別認同? 媽媽手冊或寶寶手冊可能沒有提到那麼多,但生活

作伙學台語講繪本。

今天參加了一場有點特別的培訓活動,是由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主辦、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協辦的「作伙學台語講繪本」。「講台語」和「繪本」這兩件事情對我自己來說,都是有點了解但不是非常熟練的事,結合在一起也算是個不小的挑戰。 作伙學台語講繪本。講師培訓活動。 早上先由台灣師範大學呂美親老師,簡介了台語的訓讀、文言音和白話音,另外也用了非常多的例子,帶領大家一起讀台語的母音、子音、入聲、連音、鼻音、八個聲調等等。讀的過程中,老師不斷鼓勵大家除了看漢字外,也要多看看羅馬字,更希望大家盡量使用正確的羅馬字和漢字來書寫台語(也就是盡量避免使用「母湯」這樣的火星文 XDDDD )。 我自己大學時期修過兩學期的醫用台語,學過一點台語羅馬字,聽課聽起來還不算吃力。否則在一個上午的課程中,要一下子「知道」這麼多東西,的確有點困難(上課時一直聽到附近的學員傳出「好難喔」、「我不會」等的哀嚎)。 但整堂課聽下來,其實大部分學員台語「說的能力」都有一定的程度,只是要把台語文字化或寫出拼音,沒辦法那麼快就上手。甚至在課堂的最後,大家幾乎都可以跟著老師用台語讀一篇「新聞稿」,新聞稿內有「釋憲」、「同性伴侶」、「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的專有名詞,能夠讀出來實在滿有成就感的。 台語羅馬字現場演練。 最有收穫的,就是老師分享了「台語輸入法」的各個下載方式,以及未來自習台語的網路免費工具,包括教育部閩南語漢字(及羅馬字)輸入法、萌典、失控的台語課、公視台語台等資源的整理。就像老師說的,這是一個 i ā -ts í ng (掖種/播種)的過程,後續需要真的應用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把台語「學回來」。 到了下午,就是「繪本實戰」了,上課地點從教室拉到附近的生日公園。「繪本實戰」的第一個觀念是「聽故事是兒童人權」之一,這與上午台語課程呂老師的講義標題,前後呼應:「自主、人權、做伙行」。 孩子沒有一定要乖乖坐好才能聽故事。孩子可以躺著、趴著、靠著,任何舒服的姿勢都可以享受故事,這是孩子的人權。 如果在分享繪本的過程中,有孩子不斷走來走去,明顯影響到現場的進行,你會要求孩子的照顧者將孩子帶離現場嗎?-這是在繪本現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