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台東騎小摺旅行,體驗慢活的旅行方式。
在台東的最後一天,在池上發現了一間很可愛的咖啡館,叫做「池上走走」。這間店有個特別的堅持:不接受併桌。即便是「非常長條的桌子」,只要有一位顧客坐在這張長條桌上,長條桌的座位都不開放使用。
當天進入的時候,剛好有兩個長條桌都各坐了一個顧客。所以雖然有很多空位,但是不能坐下。但咖啡館老闆很親切地邀請我們在店內隨意參觀。館內也擺了許多書和雜誌,讓顧客自由閱讀。瞬間,對這個老闆立刻有了非常舒服的好感。
「為什麼我們的關係總是卡卡的」——這本書,就是在咖啡館裡,吸引了我的目光。
這趟會來台東透氣,主要就是因為最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人際上的困擾。無論是自身的經驗或聽聞到的故事,似乎都被這個問句講中了。最後,幸運地有了位子,就決定在咖啡館讀完這本書。
這本書中的主軸有二:「好感存摺」和「信賴資產」。
在生活中,有時候會遇到某些情況:
1.
A來拜託事情,但我不喜歡A。明明很順手的事,就是做得心不甘情不願,甚至想直接推辭。
2.
B來拜託同一件事情。平常和B相處得很舒服,這事情很順手,不但很快完成,還多幫B找了一些資料,平常有事沒事就想起這件事,想著要怎麼做得更完美。
同一件事,但對象不同,「喜歡」的程度不同,導致我們付出的「感覺」和心力不同。這就是我和A、B之間的「情感存摺」的厚薄不同,所造成的結果。
每當我們新認識一個人的時候,就像是剛跟銀行申請了一本新的存摺。在跟這個人互動的過程中,互動得好、互動得舒服,就會在「好感存摺」中加分;反之,互動得不開心、不舒服,就會扣分。
但是,單純累積「好感」是不夠的,一段關係要能夠持續、久遠,就必須要成為「穩定的資產」,這個穩定資產來自於「信賴」。雙方必須要在一起完成某些「任務」、而這些任務也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程度,才會產生信賴。
「好感」來自於感覺,而「信賴」來自於行動。
舉例來說,最近我在整修家中的房子。找了好幾個設計師,有些在一開始的互動和溝通不愉快,沒有產生「好感」,最後也沒能合作,走不到「信賴」的關係。
最後選中了某位設計師。從一開始的整修討論、設計理念等都相談甚歡,簽約時也是開心合作。在這段時間中,我覺得與設計師之間的「好感存摺」迅速累積。然而,在開工之後,卻陸陸續續出了些狀況,「好感存摺」又迅速變薄,薄到已經要損害到「信賴」了。
又例如,我的朋友們最近在工作上遇到許多困難。跟主管的關係不佳、主管難以溝通,雙方不止沒有好感,簡直可以說是針鋒相對。在這樣的組織氣氛之下,業務難以順利推行,每每開會也是「尬聊」。主管覺察能力不佳,下屬也無從建議起。真是深深地為這個組織感到擔憂——這個組織的「好感存摺」根本是赤字了,何來「資產」之有呢。
書中有幾句話,讀了非常深得我心。
「好感,就像人際之間的潤滑劑。若平常有累積夠多的好感存款,包容度就會比較大。」
這就是所謂的「有關係就沒關係」。
「任何互動到最後都是「感覺問題」,醫療或買賣糾紛之所以難解,就在於一開始的感受就不好,任何小狀況都會被放大檢視、沒有彈性空間,而使關係陷入僵局」
這就是所謂的「奇檬子不好,看什麼都不順眼」。
書中最後還提到了作者所開發的人際關係相關桌遊,不過我沒玩過,無從評論。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比較適合「有覺察到自己好像有點人際問題,但又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人。透過書中的一些舉例和「句子」,來審視及改進自己的人際困擾。但是,重點在於「有覺察到自己好像有點人際問題」…。是說,如果沒覺察到的人,大概也不會想讀這本書吧XD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