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運動,讓你重新找回自己》蔡志浩老師演講。聽後心得。

上週五(9/22)晚上,在三餘書店聽完蔡志浩老師的演講後,有一些想法和感覺,想分享一下。 聽完整場演講,我覺得有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1. 了解運動的本質。運動不應該只跟「累、流汗、臭」畫上等號,應該是休閒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其實不懂休閒。(每次我在門診問病人休閒活動做些什麼,常常都得到「看電視/沒做什麼/坐著」這種答案)。 2. 沒有積極力行健康生活方式者,是否應該限制享有某些健保資源? 3. 不是別人怎麼運動就怎麼運動,別人跑半馬就跟著跑、騎100公里就跟著騎,反而忽略掉自己的能耐或興趣,不但抹煞樂趣,甚至會受傷。應該多方嘗試、找到自己特質適合的運動方式。 4. 運動背後是一套知識,一套徹底了解自己的知識(身體組成、吃的食物、該怎麼動?),進而類化到整個生活方式的改變。 《運動,讓你重新找回自己》這個題目,我非常喜歡。 除了找回自己,我覺得更是掌控自己。很多事情往往不是努力就有收穫,但是,運動絕對是紮紮實實「有努力就有收穫」的方式,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掌握之內。 有努力-有收穫-更努力-更有收穫。 運動三步驟   這段時間跟隨蔡老師的腳步,有幾點幫助很大。 1. 訂運動契約。app輔助,每週至少三次30分鐘有效運動。這是自己給自己的作業,自己為自己負責。 2. 用運動休息。有些反覆、不用花太多注意力的運動(繞圈跑步、騎訓練台等),可以用在腦力負荷很大、想轉移注意力時;或者遇到思考瓶頸時,邊運動邊思考。 3. 運動多樣化。讓自己具備好幾種可以轉換的運動方式,室內室外都有,依照天氣、體力、喜好、爽度(?),彈性運用。偶爾可以參加一些特別的。以我自己為例,主力運動為單車(外騎/訓練台)。外騎路線自行規劃,平路爬坡各有樂趣。設定某些目標(例如:車隊的年度賽、明年打算東進武嶺、順時針環島)之類,督促自己也增進趣味。天氣不好、空氣太差、時間不夠就改騎訓練台,方便、省時又有效率。其他搭配徒手重訓、跑步、籃球、登山等,有機會時還滑滑龍舟、游個泳。跟麥當勞自由配一樣多樣化。 我的疑問 1. 老師從「完全不運動」到「運動是最喜歡的事」,歷經了一些契機和轉折。但所有事情要能成功、持續,在於「自覺」、甚至是處事的「態度」。如果沒有自覺、沒有態度,怎麼辦? 2. 怎麼打破「運動就是要流汗」的既定印象?很多人不愛流汗、怕妝花、怕體臭? 3. 中老年

武嶺慢慢騎——首次西進武嶺(完騎)。

先說結論 經過兩個月的 準備 ,成果如下: 埔里地理中心碑-武嶺牌樓,沒抽筋、沒牽車,一路慢騎。 總距離:53.2公里。 總爬升:2880公尺。 總時間:6小時37分。 再說心得 西進武嶺真的不容易(連續上坡39公里,平均坡度7%),但比我想像中的輕鬆一些些。我想有幾個原因: 1. 兩個月來被車友頻頻「威脅」,原本以為整路會不斷出現像宇老最後一段要下來牽車的陡坡,但實際上超陡坡並不多,只是一路長上坡....。 2. 氣溫低,騎起來真的非常舒服,讓難度降低一點點。 3. 路面非常棒(但路窄、沿路車多,是另一危險)。 另外,貼在上管的「武功秘笈」,真的讓心態堅定不少,一路騎到昆陽才開始出現想放棄的念頭。但到昆陽也只剩最後2公里了,當然還是要騎完嘍。 比起預先設定的清境目標多出很多,能在七小時內完成,相當開心(非常感謝柴鐵同車車友的耐心等候)。 活動當天 凌晨12點半,選擇當天來回的柴山鐵騎車友集結在中正技擊館,準備上車。通宵奔馳在國道,凌晨2點多抵達雲林古坑休息站,進食第一波早餐。 中正技擊館集合。 雲林古坑休息站吃早餐。 凌晨四點多抵達埔里愛蘭交流道,進食第二波早餐,卸下單車,前往會場。沿路已經看到許多菁英組的車友咻咻咻地熱身。 到了會場出發點,發現還是有登山車,更強的是還有一大群胖胎車;也有看起來不是「很專業」的車友(但腳力應該很專業啦),瞬間放心(?)了一些些。由於只是肉腳陪騎組,我們選擇最後一個出發,才不會擋路。 等到天全亮,終於換我們出發。 雖然先製作了「武林秘笈」,實際騎乘時還是多休息了幾次,全部拆成八段來騎。   西進武嶺起點:台灣地理中心碑。 地理中心碑-人止關(500m-790m):16.2km,平均坡度:3% 這段在「小抄」上雖然寫4%,但騎起來其實只有2-3%左右,非常和緩。 這一段比較「危險」的地方是:開騎時往往很興奮,尤其第一段路如此和緩,很容易暴衝,提早消耗體力。而我們在這段剛好跟上一群車友,車友領騎的速度很輕鬆,就跟著小集團慢慢騎,均速不到20km/h,花上49分鐘抵達人止關,吞完能量包準備接下來的爬坡、拍個照便速速上路。 人止關-霧社(790m-1150m):5.2km,平均坡度5.96% 過

武嶺慢慢騎——首次西進武嶺(活動前準備)

3275的魔幻數字 3275,是台灣公路最高點的武嶺海拔高度,也是眾多單車愛好者必定征服之處。騎上武嶺是一個心中小小夢想,但身為爬坡苦手,也礙於交通規劃有點麻煩,遲遲不敢付諸實現。   今年3月的愛河鐵人接力賽結束後,各項運動都開始偷懶,只維持每週三次最基本的緩和運動。偷懶到了5月底,剛好柴山鐵騎車隊官網公布武嶺盃報名訊息,想說「有報名才有動力練車」,「殘殘」就給他報名下去。 結果…報完名、繳完錢才知道相較於NS的武嶺大拜拜,武嶺盃相對是菁英組在參加的賽事,不是我這種老弱殘兵在騎的.....(還好我只報了陪騎組XD)偏偏又卡到學分班期末考+預定的旅行,一路荒廢到七月上旬,真的不練不行了.... 終於開始一連串(?)的訓練,再換上32T的飛輪,目標設定在:兩個月後能夠至少從地理中心碑騎到清境 (因為車隊在清境設有回收車XDDDD) 活動前練習 基本款:柴山上下管制哨4-6趟 神山+霧台 神山+霧台+吉露 德文+大社部落 梅山36彎 龍崎文衡殿 宇老 鵝鑾鼻 騎訓練台 徒手重訓 出發前的擔心 出發前的幾次練習,不管是騎哪裡的陡坡、長坡,車友都會說「這個跟武嶺都不能比啦,到時候你就知道」。 老實說,心裡還滿抖的。 也做好了「在武嶺下來牽車」的心理準備。 預先讀了某車友寫的「慢慢騎  帶你七小時攻上武嶺 」,事先製作了「武林秘笈」(雖然說,騎單車時距離不是問題,坡度才是重點。但是知道「還剩幾公里」對於「撐下去」真的是很重要的力量)。 本來還預定要帶拖鞋,方便在天堂路段下來牽車,不過在最後一刻決定放棄拖鞋。 貼好能量包, 出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