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這本書「萬能店員」,副標是「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看完正副標題和充滿各種超商機器照片的封面,就決定買下這本書。這是一本社會學碩士論文改寫的書,作者曾在超商工作多年,利用社會學的觀點、親身的工作經驗和觀察,寫出超商的設計如何讓店員必須同時做很多事?在我們便利使用超商的時候,店員卻隨之變得過勞?作者也整理了超商在1970年代開始、1980年代後蓬勃發展的歷史,就是本解析超商歷史和超商店員的書。超商中所販賣的「東西」(包含實體商品、各項服務等品項),竟然有三、四千種之多,難以想像店員要如何快速上手。 昨天騎單車到杉林看花海,大年初三還有很多店家沒營業,整路的早餐、補給和午餐,全部都仰賴便利商店。消費的三家便利商店,生意都好得不得了,店員忙著煮咖啡、取貨、結帳、整理貨架、補貨....,長長的排隊人龍卻似乎不見消散,店員還得帶著笑容,邊忙邊說新年快樂。不管消不消費,店員都還是得辛苦地上班,這也是書中提到的一種矛盾: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便利,而這便利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然而,不只是便利商店的店員,會因為消費者對便利的無止盡要求,而付出過勞的代價,書的最後也延伸到社會的其他面向。「便利,終究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犧牲」。 邊讀這本書邊想起一些畫面。 1. 家附近的OK超商,因為電商運費便宜的關係,幾乎整間店都塞滿了等待取貨和寄貨的網購紙箱。 2. 全家剛推出霜淇淋的時候,每個口味都搶先嘗試,還會比較哪一家店的店員擠得比較大隻、比較漂亮。 3. Ptt還有超商專板,也有超商熟食的各種食記。 4.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超商店員還要兼賣口罩。 也想起一個故事。 十幾年前我還在當實習醫師的時候,一個月十個值班的工作量,仰賴非常多的咖啡因,固定都到醫院地下室的7-11買中杯冰美式加一顆奶油球(我知道奶油球不健康)。因為實在是太固定了,很快地就跟便利商店的店員混熟。忙碌的生活,從熟悉的店員手上接過咖啡,閒聊幾句,似乎就有了些繼續下去的力量。 日子過了幾個月,店員有一次問我說,他讀國小的女兒眼睛不太舒服,問我該怎麼辦。菜鳥實習醫師如我,聽了也只能跟他說儘早就醫。過了幾天,他跟我說他要請假了,因為他女兒準備要住院,是腦瘤。女兒住進了我工作的醫院,也曾在值班時,處理過他女兒的不適,病房成了在收銀枱之外,第二個見過這個店員的地方。 遺憾的是,女兒開刀後病況急轉直下,不
上班時間:身心科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下班時間:喜歡貓、單車、書和電影、分享生活和學習新的事物。 希望每個人都能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來也笑得開懷。 Facebook: 精神奕奕|林奕萱醫師。 與我聯絡:psychotherapy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