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堂藝術相關的課程中,老師帶著大家認識草間彌生,也帶著學員們畫南瓜、畫線條、鮮豔的顏色..對於我這種手拙的人來說,能以簡單的方式完成一個作業,滿開心的。 而草間彌生長年困擾的「幻覺」,在課堂上聽到有同學問「他是不是思覺症?」 以及後來老師分享草間彌生童年時的創傷經驗,也聽到有同學回應「難怪他會生病」。 目前看到的資料,只知道草間有常年的幻覺(幻聽、幻視), 但無法得知他真正的病名,網路上寫的是「神經性視聽障礙」, 這在台灣不是常用的診斷名稱,不確定實際狀況為何。 同學所講的「思覺症」,指的應該是「思覺失調症」, 不過,單純只有幻覺是無法診斷為思覺失調症的。 老師也放了一些影片,影片可以看到草間雖然全身很鮮豔、妝容很厚, 但說話時的表情和語調相對比較平淡、平板, 這跟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常見的樣子相似,但也不知道草間原來的狀態(baseline)為何。 然而小時候的創傷經驗是不是「會造成精神疾病」,倒也不一定。 頂多只能說「比較有機會」。 但有些人對於創傷是有復原力的;有些人或許也有資源協助自己復原; 精神疾病的原因也非常複雜,可能也無法單純以是否有兒童的創傷經驗來定論。 如果以「理解創傷」的角度出發,過往的創傷經驗是有機會療癒的,也有機會透過藝術創作或其他方式,成為生命的另一個力量。在理解的過程中,少一些「直接給予評價」、少一點「直接下結論」,這是一種「創傷知情」。草間彌生的大量創作,讓這個世界多了好多美好。 在台灣的精神科病房(不管是24小時的急性病房,或是只去白天的日間病房), 藝術課程/團體都是很常使用的方式。 也常常在這些課程中看到住院患者的藝術能量。 高醫的精神科日間病房,會搜集個案的創作,製作桌曆。 各地也曾經展出精神障礙者或身心障礙者的藝術展。 如果有機會到凱旋醫院附近的話,凱旋醫院的日間留院層,電梯出口附近,也有展出很多精神復原者的作品。
上班時間:身心科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下班時間:喜歡貓、單車、書和電影、分享生活和學習新的事物。 希望每個人都能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來也笑得開懷。 Facebook: 精神奕奕|林奕萱醫師。 與我聯絡:psychotherapy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