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好,要光復高雄嗎?」

早上到楠梓的高雄少年與家事法院講課,中午覓食、逛完楠梓迪卡儂後,在附近發現了一間小工作室,是個書法和武術教室,門口掛了幾幅春聯。





年節將至,有春聯也是滿正常的。

但定睛一看,春聯上寫的內容好像不太一般。

「光復高雄」
「台灣要贏」






我們在門口交頭接耳了一陣子,門開了。

「你好,要光復高雄嗎?」
「光復高雄這張免費贈送,其他春聯喜歡的話也可以買。」

我們說:「大哥你好,你春聯寫這樣,有被騷擾嗎?」
大哥笑說:「這裡是武術教室耶。」

這是個穿燈籠褲、頭髮有些灰白的大哥,很符合印象中練武術之人的樣子。

大哥領著我們進屋。
屋內的大桌上,擺著好幾幅寫好等著風乾的春聯,牆上還有好幾幅還未裱框的書法作品,落款的名字姓莊,有著褚體的筆鋒。

我想著,是莊永固老師的後輩嗎?

求學時代學過幾年書法。
當年是還沒有週休二日的年代,每個禮拜六中午下課,媽媽就會在車上備好午餐,開車載我到後勁煉油廠的書法老師家,寫他個一整個下午。

寒暑假我也常常泡在書法老師家。
大家在透天厝的一樓,排排坐,臨摹著自己的字帖,或是預定完成的項目。
再排隊讓老師批改,領回一張被老師用硃砂墨批改過的宣紙或毛邊紙。
再回到位子上排排坐,繼續度過靜謐的下午。

我的老師是林明傳老師。


當時全高雄各級學校的書法比賽、語文競賽的書法項目,得獎學生都不出莊永固老師或林銘傳老師的書生,幾乎都是同一批人在輪流名次。

每一次的大型書法比賽,老師的學生們都會捧回一大堆獎盃。
獎盃在透天厝一樓的長桌上一字排開,師母一一登記。

這是戰功,也是學生年終可以換取的獎勵。
那些買不太起的高級毛筆、宣紙,或落款印章。只要努力,就可以用戰功換得屬於自己在宣紙上的標記。

瞬間我的記憶回到小學、國中的那個時代,被大哥的話語拉回現實。

大哥跟我們介紹著他自己的來歷。
他不是莊永固老師的後輩,但師承莊永固老師十多年,之後出師獨立。
三十歲開始學習書法,至今二十多年,拿過大小獎項。
而十九歲就開始學螳螂拳的大哥,另一個志業就是推廣武術。

所以,不只是大哥,應該要叫莊老師。




本來是正職國中老師的莊老師,辭掉正職工作,專心致力於書法與武術傳承上。

除了「光復高雄」,莊老師還跟我們分享了幾幅他自己創作的回文聯和嵌名聯。







對於目前高雄市長的不滿,他選擇寫字、分送給大家。




我買了一副春聯回家,讓莊老師的字陪我們家度過新年。


每個人都有付出力量的方式。
高雄,加油。

PS:工作室在楠梓家樂福後門的對面,清豐二路/土庫三路口附近,「大碗公」冰的旁邊。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關「賀寶芙瘦到死」的醫學論文|答客八問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一篇論文連結,是一篇跟賀寶芙有關的醫學論文,順手翻譯了一下文章的標題和簡要內容,貼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想要提醒一下可能有在使用賀寶芙的人。 該篇臉書文章連結: https://reurl.cc/V70ln 沒想到,發文後似乎引起了一些波瀾。同時,也有讀到這篇譯文的臉書使用者發問了一些問題,所以決定寫得再清楚一點。(以下文長,請小心服用) 你是誰?憑什麼發這篇文章? 我是領有台灣醫師執照的合法醫師,看醫學論文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我不是減重專科醫師、也不是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我是精神專科醫師),不過醫學論文還是看得懂的。   你自己用過賀寶芙嗎? 我自己在大學時代,因為覺得自己胖,使用過兩個月的賀寶芙「奶昔」(查了一下,現在稱作「營養蛋白混合飲料」)。當時有朋友推薦我、聽了朋友的話也就買了幾罐泡來喝。喝了兩個月後覺得沒效、也覺得太貴,也就停喝了。從此未再使用任何賀寶芙產品。本身沒有經手任何賀寶芙的事業,也沒有參與任何其他直銷。目前也不使用任何直銷商的產品。 是不是看賀寶芙不順眼才寫這篇? 冤枉啊~寫這篇,就是剛好看到這篇論文,覺得可能會有民眾想知道(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麼查醫學論文),就順手翻譯了。如果有其他直銷產品也被寫成醫學論文,我也是滿想了解的。 這個論文連結是什麼連結? 論文連結在此: https://reurl.cc/V70gn 這個連結來自 PubMed 。 PubMed 有點像是「醫學論文的 google 搜尋引擎」。每個人只要有網路連線,連上 PubMed 網站,就可以查詢各式各樣的醫學論文,不過通常只看得到論文的摘要。需要論文「全文」的話,就需要付費購買才讀得到,或是看自己所在的單位(例如醫院、學校等)是否可以下載全文 PDF 檔案。 這篇醫學論文的出處是什麼? 文章標題:Slimming to the Death: Herbalife®-Associated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Heavy Metals, Toxic Compounds, Bacterial Contamin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in Product...

精神科病房有哪些種類?

最近的龍發堂事件,可能喚起許多大眾對精神科病房的想像和討論(可能也好奇很久了)。 其實,精神科病房分為好幾種款式。 主要分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日間病房等三大類, 其他相輔相成的單位還會有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等,但不是每間醫院都有這麼多種類的完整配置。 如果是「在精神科住院」,通常指的是住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24小時都住在醫院,全台灣絕大部分都是封閉式病房,也就是病人出入病房會有嚴格門禁管制。 收治對象為病情急性發作、病情不穩定、有自傷傷人風險或其他需要密切觀察項目的病患。也因爲病人病況相對不穩定,門禁和病房內的管制項目都會比較嚴格。能夠帶進病房內度過住院時光的東西常常被檢查得很徹底。 各個醫院的管制項目、探病時間等也都不一樣。 有的醫院非常嚴格(例如:一天只有三個時段可以探病);有的醫院可以允許照顧者24小時陪伴等等,可以准許帶進去的東西也各有不同。 (所以有些反覆住院的病患,有時候會「互通訊息」,互相交換醫院之間的風格和規定,或者拒絕到某些醫院住院)。 不過,雖然管制嚴格。但這個管制指的是「大門」,並不是代表病人像犯人一樣被關在類似監獄的地方。 急性精神病房當中常常會有比一般內外科病房來得更加寬敞的公共空間,(畢竟病人不能像內外科病房的病人偶爾還可以外出、下樓透透氣)。公共空間中,有些還會配置固定式腳踏車、健身器材、雜誌架、桌球桌、棋盤、其他運動器材等等,讓個案有空間和工具可以活動。 通常急性病房的住院治療時間約為1-4個禮拜不等(當然也有可能更長或更短),後續就看是回家回門診治療、轉慢性病房、轉日間病房或是其他的安排。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也是24小時都住在醫院,住院時間通常較長(好幾個月),病患的病況相對穩定,但生活自我規劃能力可能較差,需要醫院的結構式環境,也含有精神復健的治療。 日間病房 日間病房:有點像是來醫院「上學」,白天在醫院進行精神復健,下午就「下課」回家。 復健? 精神科也要動手動腳復健嗎? 精神復健跟平常大眾熟悉的「做復健」完全不一樣。 平常大家熟悉的復健,通常是指物理治療,電療、熱療、訓練肌力和關節等。但精神復健主要為「職能治療」,主要在訓練「日常生活需要的技能」——手部功能、記憶訓練、生活安...

武嶺慢慢騎——首次西進武嶺(完騎)。

先說結論 經過兩個月的 準備 ,成果如下: 埔里地理中心碑-武嶺牌樓,沒抽筋、沒牽車,一路慢騎。 總距離:53.2公里。 總爬升:2880公尺。 總時間:6小時37分。 再說心得 西進武嶺真的不容易(連續上坡39公里,平均坡度7%),但比我想像中的輕鬆一些些。我想有幾個原因: 1. 兩個月來被車友頻頻「威脅」,原本以為整路會不斷出現像宇老最後一段要下來牽車的陡坡,但實際上超陡坡並不多,只是一路長上坡....。 2. 氣溫低,騎起來真的非常舒服,讓難度降低一點點。 3. 路面非常棒(但路窄、沿路車多,是另一危險)。 另外,貼在上管的「武功秘笈」,真的讓心態堅定不少,一路騎到昆陽才開始出現想放棄的念頭。但到昆陽也只剩最後2公里了,當然還是要騎完嘍。 比起預先設定的清境目標多出很多,能在七小時內完成,相當開心(非常感謝柴鐵同車車友的耐心等候)。 活動當天 凌晨12點半,選擇當天來回的柴山鐵騎車友集結在中正技擊館,準備上車。通宵奔馳在國道,凌晨2點多抵達雲林古坑休息站,進食第一波早餐。 中正技擊館集合。 雲林古坑休息站吃早餐。 凌晨四點多抵達埔里愛蘭交流道,進食第二波早餐,卸下單車,前往會場。沿路已經看到許多菁英組的車友咻咻咻地熱身。 到了會場出發點,發現還是有登山車,更強的是還有一大群胖胎車;也有看起來不是「很專業」的車友(但腳力應該很專業啦),瞬間放心(?)了一些些。由於只是肉腳陪騎組,我們選擇最後一個出發,才不會擋路。 等到天全亮,終於換我們出發。 雖然先製作了「武林秘笈」,實際騎乘時還是多休息了幾次,全部拆成八段來騎。   西進武嶺起點:台灣地理中心碑。 地理中心碑-人止關(500m-790m):16.2km,平均坡度:3% 這段在「小抄」上雖然寫4%,但騎起來其實只有2-3%左右,非常和緩。 這一段比較「危險」的地方是:開騎時往往很興奮,尤其第一段路如此和緩,很容易暴衝,提早消耗體力。而我們在這段剛好跟上一群車友,車友領騎的速度很輕鬆,就跟著小集團慢慢騎,均速不到20km/h,花上49分鐘抵達人止關,吞完能量包準備接下來的爬坡、拍個照便速速上路。 人止關-霧社(790m-1150m):5.2km,平均坡度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