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龍發堂事件,引發眾多爭議和討論。龍發堂的「收容」方式,在目前的精神醫療中,其實也有相對應的正規治療機構,也就是所謂的「慢性病房」(也有醫院稱之為「復健病房」)。
以名稱上來說,相對於急性病房而言,慢性病房所收治的病患,其病情相對穩定。例如:常見的症狀——幻聽、妄想、激躁、憂鬱等,可能在剛發病或病情剛出現變化時,非常困擾病人或身邊的人,如果病況需要住院的話,這時候會先住進急性病房。在藥物的幫助下,大部分在幾個禮拜內可以緩解下來。
但是一些藥物比較幫不上忙的症狀,像是:社交功能下降、生活比較沒有動機、情感變得淡漠、照顧自己的能力下降等,這些症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復原、也需要比較多的日常生活訓練,這時候就是「慢性病房」發揮角色的時機。
在慢性病房中,病房當中仍有一定的作息時間(畢竟維持固定的生活作息,是協助病情穩定的最基本條件),但病友在病房之中可以自由安排自己想做的活動,病房的配置也不太一樣。像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復健病房,三個人住一間房間,每張床位旁邊配有一張小書桌和小書櫃,書櫃上大家各有佈置,看起來其實很像是大學宿舍。
在病房的時間裡,工作人員也會陪伴大家進行一些生活必需的活動,作為社交和認知功能的訓練。譬如:經營和管理病房中的小圖書館;表現良好可以換代幣、累積代幣可以換取食物或其他獎勵;輪流收拾環境和餐具;輪流主持病房會議,討論病房中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等。這些都算是「精神復健」的治療方式,也就是慢性病房也會被稱為「復健病房」的原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