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玉山主峰小記

路徑

第一天:玉山登山口(2610m)-排雲山莊(3402),長度:8.5公里。
第二天:排雲山莊-玉山主峰(3952m)-排雲山莊-玉山登山口,長度:2.4+2.4+8.5=13.3公里。

總路程:21.8公里,總高度落差:2684公尺。

行前準備

每週2-3次單車訓練台(一次約45-60分鐘)維持3週+爬了一次柴山(3小時),就去爬了XD
登頂前兩天吃丹木斯,預防高山症。

裝備

60L大背包、中筒登山鞋、登山杖一枝、頭燈、保溫杯、單車水壺、排汗長褲、排汗衣2件、保暖上衣2件、防風外套、兩件式雨衣、頭巾、帽子、糧食補給、行動電源。

另外還背了一堆上山後根本沒用到的東西XDDDDD(例如:爆量的燕麥能量棒、能量包、麵包、羽絨外套、毛衣、很多濕紙巾等等)

總重約10公斤。

登頂時已減少大部分裝備的「輕裝」背包。

記錄

要爬玉山主峰,最困難的不是體能、不是準備行李,是要抽到籤(排雲山莊的床位)+祈禱天氣好。

排雲山莊的床位只有116個,每天都會抽出一個月後的床位。
如果中籤,玉山管理處會簡訊通知+公布在網頁上。這次我們的中籤率是116/1158,大概10%的中籤率。(我已經抽籤抽了半年........)

確定中籤後,就要開始籌備交通和前一晚交通事宜。
玉山畢竟是逼近4000公尺的高山,前一晚能夠好好休息是很重要的。
本來希望前一晚入住東埔山莊,可以預先適應高度(2500m),可惜已全部訂滿,只好訂山下的民宿。

休息一晚後,5月7日一大早抵達塔塔加,步行至排雲管理處查驗身份證+等待接駁車送至玉山登山口。(排雲管理處到登山口也可以用走的,約一個多小時的路程)。

人山人海的排雲管理處。
玉山登山口。
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是了,沿途都有明確指標,不會迷路。
路上大部分是大小石塊或石板,就算是穿登山鞋,走起來腳底也「很有感覺」。
也有修築完善的棧道。
保養良好的棧道小橋。


接著就是一直走、、一直看風景、一直感受肩膀上的背包重量,還有一直大口喘氣 XD

路面相當明顯,還算好走,但不寬,有些甚至只能容納一人通過。貪看風景的時候,還是得小心腳步。











到排雲山莊的8.5公里路程中,沿途只有兩間「味道濃郁」的生態廁所。但這次走起來,需要使用廁所的機會不多。

沿途遇到相當多山友,路面也都很清楚,個人覺得比柴山還不容易迷路、也很安全XD。
同時也遇到好幾位背著瓦斯桶和巨大背包的背工,就是要上到排雲山莊補給的。
這些物資都是靠人力一步一步扛上去,垃圾也是人力一步一步背下來。
所以在山莊或山裡,個人製造的垃圾,除了衛生紙、衛生棉之外的垃圾,都必須自行帶下山。


有門牌的生態廁所。










在大石壁旁,特別感到自己的渺小。





盛開的高山杜鵑。











終於抵達排雲山莊 

早上十點出發,下午三點出頭抵達排雲山莊。
到排雲山莊前的100公尺,是天殺的連續上坡階梯,步步維艱,喘到不行。


 


排雲山莊向上走一小段,有個直升機停機坪,是看雲海的好地點。


  
   
排雲山莊上可以預先訂餐和睡袋

取餐時要收餐票,竟然是全彩的!

3000公尺的Buffet,別有風味。

我的晚餐:煙燻雞腿。除了肉以外,其他的飯、菜、湯都可以吃到飽。

吃完晚餐,其實就是睡覺時間了。山莊中有free wifi,但通常連不上XD(人太多)。由於大部分的人會在凌晨三點左右出發,預備到主峰頂等日出,因此山莊會在凌晨兩點半提供第一波早餐。大部分的山友在晚餐過後,就會準備盥洗睡覺了。

山莊在晚上八點就會全面熄燈,接著大家就要靠自己的頭燈照明了。
在山莊和山裡,頭燈和人是一體的,不可離身!!!!!

排雲山莊目前已經整建得相當高級,可以預租睡袋,就會拿到一大一小兩袋(睡袋+刷毛的內裡薄袋)。據說睡袋只會拿去曬,內裡則會定期清洗(當然不可能是天天洗)。

本來以為這樣的公用睡袋會很噁心,不過睡了一晚下來倒還乾淨(跟以前在醫院值班室床鋪的感覺差不多XD),而且非常暖和。

排雲山莊二樓,絕大部分山友的住宿區。三樓為山莊工作人員的住宿區。


每一間房間都是上下舖的通鋪。

通鋪鋪有巧拼,其實整體睡起來都還算舒適。

凌晨兩點半,山莊已人聲沸騰,趕著吃第一波早餐。

早餐是簡易的粥和醬菜,外國山友都只敢盛粥和小饅頭,可能是不敢吃「看起來不知道是什麼」的醬菜吧。

吃完早餐,略作整理、戴好頭燈,把暫不需要的其他裝備留在排雲山莊,於凌晨3點50分輕裝出發。

第一次走在完全漆黑的山路,關掉頭燈便是漫天星斗。

從排雲山莊到主峰約有2.4公里的路程,當天預報是凌晨5:38分日出,走了約一小時天色逐漸露白。



微曦。





離主峰約最後一公里,開始是一些大碎石地形。


有些路段需要手腳並用。




回頭即是深不可測的山谷,據說每年總有一兩個山友失足,或被落石擊中,而長眠玉山。











同伴之一(是否像歐都納代言人?XD)





距離主峰約200公尺處,有個「風口」,風極大,擔心碎石傷人,而有這麽一段「隧道」。






迎接日出。






















爬了老半天,就是為了跟這塊牌子照相啦 XD

很幸運地,我們一行人在主峰峰頂「獨霸」了十分鐘,盡情拍照後沿原路下山,回到排雲山莊。 
沿路又冷又餓,盡想著回到山莊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麵啦。






吃完早午餐(湯麵)後,再度整裝出發,沿著原路下山。

沿途再次遇到不少背工,有背建材、背瓦斯桶,還有幫獅子會師友背裝備的。
所以其實只要有基本腳力,其他花錢就可以解決 XDDDD

最特別的是,還遇到了FB粉絲專頁「雪羊視界」的雪羊。
他說:山莊上現在的飲食越來越差,還不准山友在山莊內煮食,沒有法源依據。之後會有文章來砲轟這件事情,相當期待。

(雪羊在最近的喜馬拉雅健行事件和帶少女上山的「白凜」事件,都各有文章論述)。




終於下山了!

總熱量消耗

兩天下來消耗約8000大卡,外加小腿酸痛4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關「賀寶芙瘦到死」的醫學論文|答客八問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一篇論文連結,是一篇跟賀寶芙有關的醫學論文,順手翻譯了一下文章的標題和簡要內容,貼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想要提醒一下可能有在使用賀寶芙的人。 該篇臉書文章連結: https://reurl.cc/V70ln 沒想到,發文後似乎引起了一些波瀾。同時,也有讀到這篇譯文的臉書使用者發問了一些問題,所以決定寫得再清楚一點。(以下文長,請小心服用) 你是誰?憑什麼發這篇文章? 我是領有台灣醫師執照的合法醫師,看醫學論文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我不是減重專科醫師、也不是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我是精神專科醫師),不過醫學論文還是看得懂的。   你自己用過賀寶芙嗎? 我自己在大學時代,因為覺得自己胖,使用過兩個月的賀寶芙「奶昔」(查了一下,現在稱作「營養蛋白混合飲料」)。當時有朋友推薦我、聽了朋友的話也就買了幾罐泡來喝。喝了兩個月後覺得沒效、也覺得太貴,也就停喝了。從此未再使用任何賀寶芙產品。本身沒有經手任何賀寶芙的事業,也沒有參與任何其他直銷。目前也不使用任何直銷商的產品。 是不是看賀寶芙不順眼才寫這篇? 冤枉啊~寫這篇,就是剛好看到這篇論文,覺得可能會有民眾想知道(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麼查醫學論文),就順手翻譯了。如果有其他直銷產品也被寫成醫學論文,我也是滿想了解的。 這個論文連結是什麼連結? 論文連結在此: https://reurl.cc/V70gn 這個連結來自 PubMed 。 PubMed 有點像是「醫學論文的 google 搜尋引擎」。每個人只要有網路連線,連上 PubMed 網站,就可以查詢各式各樣的醫學論文,不過通常只看得到論文的摘要。需要論文「全文」的話,就需要付費購買才讀得到,或是看自己所在的單位(例如醫院、學校等)是否可以下載全文 PDF 檔案。 這篇醫學論文的出處是什麼? 文章標題:Slimming to the Death: Herbalife®-Associated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Heavy Metals, Toxic Compounds, Bacterial Contamin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in Product...

精神科病房有哪些種類?

最近的龍發堂事件,可能喚起許多大眾對精神科病房的想像和討論(可能也好奇很久了)。 其實,精神科病房分為好幾種款式。 主要分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日間病房等三大類, 其他相輔相成的單位還會有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等,但不是每間醫院都有這麼多種類的完整配置。 如果是「在精神科住院」,通常指的是住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24小時都住在醫院,全台灣絕大部分都是封閉式病房,也就是病人出入病房會有嚴格門禁管制。 收治對象為病情急性發作、病情不穩定、有自傷傷人風險或其他需要密切觀察項目的病患。也因爲病人病況相對不穩定,門禁和病房內的管制項目都會比較嚴格。能夠帶進病房內度過住院時光的東西常常被檢查得很徹底。 各個醫院的管制項目、探病時間等也都不一樣。 有的醫院非常嚴格(例如:一天只有三個時段可以探病);有的醫院可以允許照顧者24小時陪伴等等,可以准許帶進去的東西也各有不同。 (所以有些反覆住院的病患,有時候會「互通訊息」,互相交換醫院之間的風格和規定,或者拒絕到某些醫院住院)。 不過,雖然管制嚴格。但這個管制指的是「大門」,並不是代表病人像犯人一樣被關在類似監獄的地方。 急性精神病房當中常常會有比一般內外科病房來得更加寬敞的公共空間,(畢竟病人不能像內外科病房的病人偶爾還可以外出、下樓透透氣)。公共空間中,有些還會配置固定式腳踏車、健身器材、雜誌架、桌球桌、棋盤、其他運動器材等等,讓個案有空間和工具可以活動。 通常急性病房的住院治療時間約為1-4個禮拜不等(當然也有可能更長或更短),後續就看是回家回門診治療、轉慢性病房、轉日間病房或是其他的安排。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也是24小時都住在醫院,住院時間通常較長(好幾個月),病患的病況相對穩定,但生活自我規劃能力可能較差,需要醫院的結構式環境,也含有精神復健的治療。 日間病房 日間病房:有點像是來醫院「上學」,白天在醫院進行精神復健,下午就「下課」回家。 復健? 精神科也要動手動腳復健嗎? 精神復健跟平常大眾熟悉的「做復健」完全不一樣。 平常大家熟悉的復健,通常是指物理治療,電療、熱療、訓練肌力和關節等。但精神復健主要為「職能治療」,主要在訓練「日常生活需要的技能」——手部功能、記憶訓練、生活安...

武嶺慢慢騎——首次西進武嶺(完騎)。

先說結論 經過兩個月的 準備 ,成果如下: 埔里地理中心碑-武嶺牌樓,沒抽筋、沒牽車,一路慢騎。 總距離:53.2公里。 總爬升:2880公尺。 總時間:6小時37分。 再說心得 西進武嶺真的不容易(連續上坡39公里,平均坡度7%),但比我想像中的輕鬆一些些。我想有幾個原因: 1. 兩個月來被車友頻頻「威脅」,原本以為整路會不斷出現像宇老最後一段要下來牽車的陡坡,但實際上超陡坡並不多,只是一路長上坡....。 2. 氣溫低,騎起來真的非常舒服,讓難度降低一點點。 3. 路面非常棒(但路窄、沿路車多,是另一危險)。 另外,貼在上管的「武功秘笈」,真的讓心態堅定不少,一路騎到昆陽才開始出現想放棄的念頭。但到昆陽也只剩最後2公里了,當然還是要騎完嘍。 比起預先設定的清境目標多出很多,能在七小時內完成,相當開心(非常感謝柴鐵同車車友的耐心等候)。 活動當天 凌晨12點半,選擇當天來回的柴山鐵騎車友集結在中正技擊館,準備上車。通宵奔馳在國道,凌晨2點多抵達雲林古坑休息站,進食第一波早餐。 中正技擊館集合。 雲林古坑休息站吃早餐。 凌晨四點多抵達埔里愛蘭交流道,進食第二波早餐,卸下單車,前往會場。沿路已經看到許多菁英組的車友咻咻咻地熱身。 到了會場出發點,發現還是有登山車,更強的是還有一大群胖胎車;也有看起來不是「很專業」的車友(但腳力應該很專業啦),瞬間放心(?)了一些些。由於只是肉腳陪騎組,我們選擇最後一個出發,才不會擋路。 等到天全亮,終於換我們出發。 雖然先製作了「武林秘笈」,實際騎乘時還是多休息了幾次,全部拆成八段來騎。   西進武嶺起點:台灣地理中心碑。 地理中心碑-人止關(500m-790m):16.2km,平均坡度:3% 這段在「小抄」上雖然寫4%,但騎起來其實只有2-3%左右,非常和緩。 這一段比較「危險」的地方是:開騎時往往很興奮,尤其第一段路如此和緩,很容易暴衝,提早消耗體力。而我們在這段剛好跟上一群車友,車友領騎的速度很輕鬆,就跟著小集團慢慢騎,均速不到20km/h,花上49分鐘抵達人止關,吞完能量包準備接下來的爬坡、拍個照便速速上路。 人止關-霧社(790m-1150m):5.2km,平均坡度5.96...